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地下水補注從源頭開始—高屏地區河槽地下水補注的推動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547期/ 發布日期:112/07/07

臺灣南部氣候具夏雨冬乾的特性,主要降雨來自於夏季西南氣流或颱風,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嚴重枯旱情形頻仍,並提早於夏季發生,使南部水情受到顯著影響,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為因應水資源短缺問題,自109年起即執行抗旱計畫鑿井取水,抗旱井選址條件考量水文地質情形,選擇鑿設於含水層通透且水文地質條件優良的礫石、砂地質區公有土地,並避開地下水管制區及地層下陷顯著區,除降低抗旱水井抽用所帶來的影響外,地下水亦可快速回補,高屏地區至今已完成鑿設共計179口抗旱井,後續抽用水情形除各項設備儀器即時監測及抽水機制嚴格控管,更積極推動源頭地下水補注相關工作。

為有效推動高屏地區地下水補注工作,本署依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告之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選定補注地點,經分析高屏地區地下水流向為偏東北往西南流動,抗旱水井鑿設區域大都位於高屏溪沿岸,可從源頭的荖濃溪及支流隘寮溪進行補注,配合第七河川局於高屏溪、荖濃溪及隘寮溪疏濬工程,利用其疏濬後之砂礫石坑,透過河道整理為易於入滲之楔型斷面,增加滯水範圍,以提升天然河道地下水入滲補注效益,如圖1及圖2,預期每年至少可帶來高屏地區約600萬噸的入滲補注量。

除高屏溪上游之外,經調查林邊溪上游地區也同樣屬於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告的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域範圍內,但其屬縣管河川,因此本署透過多次與屏東縣府水利處溝通協調,並達成共識共同合作於林邊溪上游(新埤大橋至餉潭大橋上游與力力溪大橋下游間) 規劃適宜地點,進行河槽地下水補注工作,如圖3。

河槽地下水補注工作可因應臺灣南部氣候夏雨冬乾特性,當夏天雨季時可增加地下水入滲量,冬天乾季時則可作為備援水源使用,未來極端枯旱情境發生機會仍大,更需仰賴調度地下水來穩定供水,亦彰顯地下水保育的重要性,本署將依多年實務經驗,持續擴大推動各項地下水補注措施,以達抽補平衡,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