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利工程淬鍊、前瞻與創新展現河川海岸組

  發刊期數:第0560期/ 發布日期:112/10/06

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近年來在水利工程前瞻創新做法,為利各界瞭解,藉由社團法人中國工程師學會 (下稱中工會)發行之會刊登載相關專題報導(如下相關連結),期使讀者瞭解本署因應氣候變遷帶來各種挑戰,在水利領域上透過創新思維、前瞻作法而淬鍊出的各種經驗與技術,進而推廣水利領域相關資訊。

自古水利工程對於供水、防洪減災、地方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均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年氣候變遷、水資源短缺和都市化發展等多重挑戰下,我們必須尋找更多有效率、智慧及永續的水利工程對策,以確保社會、環境和經濟穩定發展。本次會刊包括本署所提5篇專題文章,分別探討不同面向的水利工程創新策略;包括碳預算管理制度、自然解方運用、韌性規劃、水資源經理策略及數位技術在水利管理上的應用。相信這些創新策略都能為水利工程帶來不同的創意與多方發展,確保其可持續穩定運作,並供各界參考及借鏡。

在碳預算管理制度方面,率先推動以水利工程生命週期減碳的管理思維,具體落實系統性工程減碳,從源頭減少碳排放,降低水利工程的碳足跡,達到淨零碳排放之目標。自然解方創新應用於外傘頂洲防護,近年外傘頂洲因沙源補助減少及海潮作用下,面積日益縮小,已改變沿岸之波浪及近岸流場特性,造成國土減少及影響沿海養殖產業發展;因此,本署尋求自然解方,以在地取材方式,利用竹樁蚵架天然材料耐候特性,將大量廢棄蚵棚回收再利用,減緩沙灘流失;並在公私協力合作下,竹樁定沙試驗已有初步成效。

另在水岸縫合復興推動方面,為重塑及拉近人與水岸的關係,辦理「虎尾潮韌性城鎮水岸縫合國際競圖」,以北港溪及虎尾鎮作為示範案例;將水岸文化、在地文史、在地特色、產業資源及民眾需求納入城鎮總體規劃;並將自然環境和都市規劃結合,提高城市水岸的韌性,以應對氣候變遷和自然災害。

在前瞻水資源經理策略方面,提前部署應對百年大旱,啟動各項抗旱準備,守視水情趨勢,滾動檢討加大應變作為,強化水庫細緻操作、日日監看水情、跨區調度、農業節水、人工增雨、自來水減壓及產業節水等進行多管齊下之應變措施;並利用建築工地水、川流水回抽、移動式淨水設備等,多元開發緊急水源,穩定供應民生及產業用水的需求。

在水利工程數位化方面,本署不再只侷限於傳統的水利管理方式,而是藉由數位技術來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率與品質。透過產官學研的合作,參加111年總統黑客松,提出水資源監測的構想,以數學模型即時計算河川水質,即時提供溶氧及污染資訊,善用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提高水利設施的監測、管理和維護效率,得以事先掌握並預防極端氣候造成的生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