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環境教育課程「怡客蓬來」保育事業組

  發刊期數:第0567期/ 發布日期:112/11/24

今天(8月15日)是北部與中部辦公室同仁難得一起的環境教育課程,我們造訪苗栗縣的巴巴坑道與蓬萊社區發展協會,走入時光機來到早期礦場一探煤礦業開採的過程與體驗礦工工作的環境;並造訪由社區居民自發性進行護魚行動的蓬萊溪自然生態園區,來趟環境資源與文化永續之旅。

豔陽下來到南庄山林間,空氣中散發出煤的氣味,原來是於四、五十年代盛極一時的新協興礦場就是現在的巴巴坑道,此礦場於南庄地區的礦坑主要產媒礦、陶土與細沙,而煤的形成是遠古時代植物在腐敗分解前被埋在地底,隨著時間轉換成泥炭,再轉化成褐煤、次煙煤、煙煤,最後為無煙煤;並且早期礦工沒有出工時就從事農務,可以看出早期經濟條件及維持生活之艱辛,而臺灣礦業也在煤礦進口成本低、人工採礦風險高、事故多等各種因素下走入了歷史,而當我們踏進礦坑中,哇!烏漆嘛黑的、悶悶的,一股濕熱難耐的感受及空氣稀薄的感覺湧上心頭,這種工作環境卻造就早期煤礦場的興盛,陽光乍現拉回現實,短暫的礦坑體驗讓我們更加感佩礦工們的勇氣與韌性。

午後走入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蓬萊溪自然生態園區,它是全臺第一條由當地居民自發性護魚、封溪保育的河川,以生態工法開闢的步道,全長約2.4公里,在導覽老師解說下,我們認識號稱大自然中的紙,就是葉子兩面都有剛毛、觸感粗糙的澀葉榕,另外還有臺灣原生種-山棕可以用其葉子編織出生動的昆蟲,它們最愛的生長環境就是潮濕溪谷與山麓,跟著老師的腳步我們來到溪畔,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溪流中悠游著臺灣鏟頜魚(苦花)、臺灣馬口魚(山鰱仔、一枝花)與臺灣石賓,慢步在自然景觀優美、豐富溪流生態之中,深刻感受到守護水資源環境是不分你我,共同維護更能永續,讓環境更美好。

在此行中,我們看到為了守護父執輩的礦場文化,將廢棄礦場重建並推廣其文化,在時代的變遷洪流中,將歷史文化透過嶄新的創意,記錄時代軌跡並流傳的意義;更有居民為了守護兒時戲水的環境蓬萊溪而自發性的進行守護,透過這過程期盼喚起眾人對環境的覺知,透過覺知進而產生行動力,因所有的美好都是需要齊心創造的,方能永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