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竹樁工法串連藍綠網絡 節能減碳營造生態共榮第五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70期/ 發布日期:112/12/15

全球現正面臨氣候變遷威脅,極端降雨頻傳,106年6月2日因低氣壓壟罩使臺灣蒙受豪雨重創,其中石牛溪位於雲林縣斗南鎮境內河段多處發生洪水溢堤並造成部分水利設施損壞之情形,而導致嚴重淹水災害。於同年6月4日總統蔡英文視察災情時指示:『經濟部整合各部會,石牛溪的治理工作應一次規劃到位後,再逐次治理,經費更要一次規劃,再分期攤用。』冀以綜合治水設施完成後,將保護標準達到25年重現期。

為降低環境衝擊,並考量凹凸岸性質調整斷面,凹岸屬攻擊坡,在安全需求條件下,戧臺以下採安全性較高之坡面工型式,戧臺以上採現地土壤固化及竹樁工法;凸岸屬非河道攻擊面,沖刷情況較為和緩,在安全需求條件下,調整坡度至自然邊坡以上,基礎採土壤固化澆置,基礎前拋塊石防止基礎遭沖刷破壞,Q25計畫洪水位以下採採竹樁工法(底層土壤固化)施設,並於表面客土舖植草皮,配合堤後緩草坡,此配置除可減少多餘土方,同時增加植生景觀與結合在地特色(多竹)。

竹樁工法採魚鱗造型,以竹樁搭配免拆模板施設,底層土壤固化(t=45cm)及表面客土(t=20cm)舖植草皮,竹樁各單元寬度約為6m~10m、上下階每排樁之距離約為1.2~2.75m,各排樁距約以30cm為原則,竹樁末端直徑約為8~12cm、長度為≧210cm,竹樁材料採用孟宗竹、蔴竹、莿竹及桂竹..等為原則。

透過「竹樁工法結合土壤固化」不僅減少混凝土使用量,同時亦能解決河道內土方去化問題,並提供生物更友善的棲地,營造出兼顧防洪、美觀、生態三好的環境,打造幸福美好水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