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藻毒檢驗技術搭配AI辨識課程培訓,提升用水安全保育事業組

  發刊期數:第0573期/ 發布日期:113/01/05

公共給水的藻類毒素及臭味物質污染,攸關民眾用水安全與舒適,因此長期監測與管理,對於水庫管理、供水、及環保等單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議題。鑒於其重要性,且為促進水資源及水質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交流,並加強我們在水質監測和處理方面的能力,以及提昇水庫及淨水場管理與操作人員快速監測與應變概念,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特委由國立成功大學於112年10月12日假成功大學舉辦藻類監測技術及藻種資料庫應用培訓課程,課程內容包含有害藻類、毒素和臭味物質的介紹、監測和應對方法、新型藻類毒素的處理和分佈、有害藻類的智能識別技術以及目標藻種資料庫的應用。此外,課程中還展示模組化智能自走船技術在水質監測和整治方面的應用,以及多功能水上無人載具的巡弋和目標藻種資料庫的展示等內容。

課程邀集對象為本署北、中、南三區水資源分署、國家環境研究院、台灣自來水公司、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等同仁,共42人參訓,上午課程講授水源常見藻毒應變與處理,後續分享水庫新型藻類毒素介紹、處理及流佈等,參加同仁以自身操作水庫或淨水場經驗,與講師互動頻繁,其中有害藻類智慧辨識技術,有別於一般所認知之車牌辨識技術,因單一水樣具有多種藻類,需要同時辨認不同藻類,如以一般傳統矩形方塊滑動完成辨識,相對耗時,而藻類辨識技術採用單個類神經網絡目標偵測系統,因需要明確指定圖像邊界目標,才能順暢運行多目標追蹤辨識,這部分需要訓練,來提升對藻種辨識之準確率。本署目前委辦的計畫已成功建立了單一藻種的資料庫,並發展了多目標藻種追蹤辨識技術,具有現場操作的可行性。

下午課程則到成功大學所屬的成功湖畔進行現地多功能水上無人載具的巡弋,另展示相關儀器設備及移動式監測平台。考慮到臺灣有許多水庫水源,且分布在各地,水質樣品採樣、運送、分析和監測變得格外複雜和耗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開發了快速分析方法,以便快速檢測水質中的毒素和臭味物質,提供即時參考資訊。

本次課程以提升水庫管理與應變能力為主,包含有害藻類、毒素及臭味等代謝物基礎概念、監測與應變方法、以及實驗室應用及展示,以提升民生用水水庫管理單位及淨水場人員,面對藻類毒素及有害微生物問題時之應變能力,一同為臺灣水資源的安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