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同遊映彩湖 旱水杙起走第三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74期/ 發布日期:113/01/12

旱溪排水滯洪池位處大里區綠川、旱溪排水匯流口,主要目的是在颱洪時期削減旱溪排水主流洪峰流量,降低下游烏日地區溢淹風險,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工程設計過程中考量滯洪池腹地廣大,生態資源豐富,並蘊含地下水資源,第三河川分署(以下簡稱三河分署)遂以打造城市綠洲為主軸,運用現地資源以達到「城市滯洪、逕流分擔」、「水漾環境多功能滯洪池」、「在地特色保留」三大特色目標。

在暴雨次數逐年遞增、都市高度開發透水面積銳減的環境下,滯洪池滯洪空間達7.6萬立方公尺,可削減流量達25cms,另池區採用大面積透水鋪面及植生綠覆,透水面積達83.6%, 增加透水率可有效削減流量。

滯洪池地下水資源豐富,池區水深可達1~2公尺,運用地下水作為園區植栽養護所需水源,並可於枯旱期挹助周邊灌溉圳路;環湖步道及觀察平台,提供周邊居民休閒遊憩之場所,池面上多個生態浮島,提供鳥類、蛙類生存基地,亦是不錯的環境教育場所。

滯洪池池面平靜,倒映著天上的雲彩,因早期周邊均是空心菜田,「空心菜」台語發音同「映彩」,民眾遂將滯洪池取名為映彩湖,另湖中孤島有一老樟樹,是早期居民農事後的休息所在,本案設計過程中通過生態檢核制度設計保留,保存居民的記憶的同時也作為不受干擾的自然生態棲地

臺中市大里區,舊稱「大里杙」,「杙」(注音為一ˋ)是繫舟筏的小木樁。清朝時期,大里靠著大里溪的船運之利起家,竹筏到達碼頭後需繫在「杙」上,遂此地的特色。三河分署費時近3年完成了滯洪池的硬體設施,後續還要積極爭取民眾、團體及地方政府大家「杙」起來完善軟體(環境空間),透過更多的活動與合作,使滯洪池不僅是城市綠洲,更是現代人心靈上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