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保育新生活‧清流永相隨」-推廣綠色農業保護清淨水源

  發刊期數:第0091期/ 發布日期:103/10/10

百年茶鄉坪林向以包種茶業聞名遐邇,長期以來種茶、製茶及茶葉產銷為當地主要經濟產業,然而坪林位處翡翠水庫集水區範圍,茶園翻耕、施肥或噴藥等汙染隨著雨水沖刷流向水庫,深深影響大台北地區500萬人水源命脈的安全潔淨,部分茶農自主實踐「有機栽種,呵護水源」的行動,展現對環境及水源的大愛,著實令人動容,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也從參與、協助及推廣著手,希望讓這股在地保育原動力持續成長茁壯,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來看這段故事:

一、茶農萌芽心生活,呵護水源續清流

(一)細說從頭:

坪林開墾初期,先民因見其為谷地平坦之「坪狀」地形,又有茂密森林圍繞,故命名當地為「坪林」,全區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內,依山傍水,有北勢溪蜿蜒全境,生態豐富,水質純淨甘美,溪流兩側青翠的山巒,倒映在清澈無染碧綠的溪水面上,溪中魚蝦嬉戲。沿著北勢溪蜿蜒而上,坪林境內最上游為漁光里,溪中魚蝦甚豐,水中螢火蟲(『苦花魚』學名:台灣鏟頷魚,分佈於山區無汙染的溪流間。成群的苦花在石頭上啃食矽藻時,身體會側身翻轉,陽光照射在魚鱗上,經反射後呈銀光點點,所以『水中螢火蟲』之稱。) 鱗光閃爍故名漁光。這裡雲霧之氣瞬息萬變,最高海拔大約八百公尺。如以台灣高山茶而言,通常要在一千公尺以上才有可能產生其滋味香氣,但是坪林的地形山巒起伏、氣候涼爽、賦予其茶葉高山的風采。坪林的種茶史悠久;十九世紀時,台灣北部便以包種薰製的花茶聞名南洋。包種其實本有花香之氣,而上等的包種葉片更帶有極致的「金邊鑲紅」;一旦在茶湯中伸展開來,其芬芳與美感都不輸春日的飛花。百多年後的今日,坪林茶韻猶存,卻有一股新氣象展開:自然有機茶園,有機管理茶樹,照顧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命。坪林全區茶園約九百公頃,目前三十多公頃轉作有機生態茶園。

(二)「危機」變「轉機」靠「有機」

1.曾經:坪林原是北宜公路中繼站,來往台北及宜蘭必經之處形成市集。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市集榮景不在。

2.護家園、護水源、護生態在地心種子發芽

(1)「山外山有機生態茶園農場」:出家人到坪林漁光以種茶、製茶、茶祭來修行。茶祭時會以大悲水灑淨,留一部分農作給其他生命生息。一群出家師父及信眾義工,親力親為種植生產有機茶,利用收集過期的牛奶優酪乳等飲品,自製發酵成液肥,防治病蟲害及不織布覆蓋茶園,減少液肥及土壤流失,曾經是我們永續家園規劃的學習經驗。將有機茶配上坪林甘甜好水,則「香、濃、醇、韻、美」的好滋味令人難忘;走訪「山外山有機生態農場」,體驗農禪之樂及茶禪一味,更能享受坪林的「水香、茶香、自然香」。

(2)「淨源茶」:里仁、慈心基金會的淨源計畫,「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與坪林茶農民有機契作,保證產銷收購茶菁,一開始挨家挨戶拜訪由原來合作的5公頃,至101年已鼓勵十幾公頃茶農從慣行轉作有機。

相關圖片
里仁、慈心基金會的淨源計畫與坪林茶農以有機契作,
保證產銷收購茶菁方式,推動「飲水思源,喝茶護水庫」的理念

(3)不信無毒家園喚不回,知行合一的余三和班長:秉持不施農藥、化肥而漸漸促成健康的土壤,茶樹、茶葉、茶園裡的各種生命,及翡翠水庫-即大台北地區飲用水源。後來得知水庫優養的造成影響,倡議全區使用無洗衣粉,並從自己的媽媽開始做起。

相關圖片
余三合班長說:「不使用所有肥料藥物的自然農法,讓整顆茶樹從內到外都純淨,
茶葉看天生長,聚集天地精華,慢慢地吸收陽光、土壤養分,
一陣子就會有茶芽,並不集中在春冬兩季,幾年下來,茶葉的生命力和能量都更強

持續經驗分享後有感於有機肥力較差,使用量是化學肥料的數倍;原是慈心淨源茶第一批契作的有機茶農,也開始著手不使用所有的肥料藥物的自然農法,結果是整顆茶樹從內到外都純淨,茶葉看天生長,聚集天地精華,慢慢地吸收陽光、土壤養分,一陣子就會有茶芽,並不集中在春冬兩季。轉型幾年下來,茶葉的生命力和能量都更強。茶葉能量顯現在葉片較厚,是角質層厚,葉內水分不易散失,對於內部物質的化反應有利;柵狀組織和海綿細胞較多時,營養的內含物也會較多,造就好喝,也耐沖泡。

相關圖片
園採有機栽種後生態也跟著豐富起來了,
藍色塑膠桶內的一窪水提供翡翠樹蛙產
及生蚪成長的棲地

(4)採一片坪林的綠光—農場主人陳陸合:五十歲從松下電器退休那年,在全家大小的反對下,獨自回到親人都已遠走的故鄉—坪林,從頭開始,鑽研、推廣有機茶的栽培。事實上,陳陸合想做的,是藉此維護坪林的生態,將保護山林、水源的概念推介給更多人知曉。當問他:「沒有家人的支持,會不會感到寂寞?」陳陸合笑說:「事情做都做不完,沒有寂寞的時間啦!」自作自售(受) 花盡退休金,因為有機農法人工成本比慣行農法高了十幾倍,又在病蟲害危及下,產量又比慣行農法少了五分之一。

相關圖片
綠光農場陳陸合期望藉有機茶園以維護坪林的生態,
將保護山林、水源的概念推介給更多人知曉

「有理念,就不辛苦!」陳陸合堅持著淨化環境的理念,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同與幫忙。現在走一趟綠光農場可以感受閒適的氣氛,藉修孟浩然的「遇故人莊」如下:故人具時蔬,邀我至漁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茶話有機,待到茶香日,還來就綠光。

相關圖片
「有理念,就不辛苦!」陳陸合依然堅持著淨化環境的理念

二、呵護在地保育心 官民攜手護水行

保育大台北地區活水源頭的重任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不惶多讓,見證了茶農自主呵護水源的用心,該局從參與、協助及推廣著手,希望讓這股在地保育源動力持續成長茁壯,並發揚光大。

除了邀請在地社區文山報導專訪「里仁慈心淨源茶」之淨源計畫,並邀請基金會研討分享「水源保護區農業轉型計畫-以坪林有機淨源茶推動為例」,推廣有機栽種。在陳陸合茶園獲得我們優良水土保持競賽冠軍,也獲推薦友善環境個人商家評選後,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邀請其參與水源保育與回饋意見徵詢座談會,期望保育的理念持續擴散。

就像余三和班長說的:我們不缺錢,缺的是健康能量茶葉行銷的管道。因此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藉由2次活動,購置有機茶宣導;並在NGO聯繫平台會議釋放友善環境茶園訊息,獲致NGO團體的支持;目前正在與轄區內各友善環境個人商家協議,請他們提供優惠方案,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於APP之QRcode協助宣導。

另外,針對「山外山有機生態茶園農場」不織布覆蓋茶園,減少液肥及土壤流失,因白色不織布造成衛星判識變異點,經勘查後,建議其裸露土地改以黑色網布覆蓋。並協助其道路水土保持及山溝治理規劃。104年起,將參考水利署研訂有機栽培植樹保林獎勵辦法,開始1行政區5公頃試辦試驗計畫,也規劃未來開源以交易、中和方式,請企業認養。

紅樓夢的開卷詩「滿紙荒唐語,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也同註解保育水源心事起頭難,徒法不能自行,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或巡查或訪談,意見交流,陪同茶農一起細水長流保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