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學習翻轉,翻轉學習綜合企劃組

  發刊期數:第0588期/ 發布日期:113/04/19

在「烏溪大學」時代,因實務教材較少,當年前輩們非常盡心的完成各式講義,例如:防洪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水資源工程規劃、水文、水文觀測實物及工程經濟…等等,做為訓練課程的依據,奠定了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紮實的工程基礎能力。

其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引進及任務的增加,訓練及相關講義也愈加豐富,極大的增加了水利署(以下簡稱本署)人員的知識深度與廣度。時至今日,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新知識的生產極度蓬勃,讓知識的查詢極度便利,同時,也增加了學習隨時會受到干擾的可能性,使得每個人在時間的運用上變得破碎,難有長時間集中精神學習。面對前述的現象,團體學習的時間安排困難增加,學習模式不得不改變­,使得個人學習的條件及彈性必須增加。因此,思考本署人才培訓應該配合此趨勢加以調整改變,方可因應環境的變異,及跟上社會及全球的脈動。

本署112年著手以河川海岸及水資源之工程生命周期與居於主管機關需具備之管理知能等4個軸線的專業能力,結合核心能力、人文環境素養及視野等4大面向規劃學習地圖的框架。專業能力面向以本署「水利人員專業職能訓練」為主,課程規劃含實體及線上學習,理論課程由講師製作數位課程影片,逐步調整為數位課程,實體課程則以實作、討論,搭配參訪為原則,以學習解決實務問題為目標。

但身處於社會變遷快速及資訊爆炸時代的水利人員,不得不提醒自己,專業僅得做為水利人的基本能力,要能滿足社會的期待則必須更進一步的在核心能力、人文環境素養及國際視野等面向進一步擴充或提升;惟同仁平時忙於公務,鮮少有時間能夠專注於學習,更遑論將所見所學與同仁進行討論、分享。有鑒於此,本(113)年將改變課程的操作方式:引入數位學習、運用線上教學並採讀書會、學習圈等共學模式,使同仁能更靈活、更有彈性且有興趣投入課程進而提升自我能力。課程設計方面,規劃水利新知讀書會及英語學習圈等共學做法,新知讀書會以精進業務知能的氣候變遷相關新知,如NBS、淨零、交易等為學習標的,由專業講師甚至是國際專家帶領引導討論與學習;而英語學習圈則先以「國際交流人才養成計畫」人員為範圍,由學員組團利用線上或線下時間共同學習。期待透過培訓模式的改變,翻轉同仁「自修」、「共學」的學習氛圍,使水利人各方面皆能與時俱進,隨時接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