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導入CCTV影像判釋,即時預警堰塞湖之災害第四河川分署

  發刊期數:第0595期/ 發布日期:113/06/07

在地震或豪雨來臨時,山區易發生大規模崩塌或土石流,當大量土堆積於河道內並阻塞河道,將形成堰塞湖。第四河川分署(以下簡稱四河分署)轄區內堰塞湖高潛勢區分別有廬山溫泉區、合流坪(濁水溪)、頭坑野溪匯流口(和社溪)、車心崙(清水溪)及原草嶺潭(清水溪) 等五處,其中廬山溫泉區、頭坑野溪匯流口及車心崙三處有架設CCTV影像監視站,以往需透過人工查看影像畫面或安排志工協助通報,才能判定堰塞湖是否形成?為了即時預警,故導入CCTV影像判釋技術。

CCTV影像判釋技術利用堰塞湖造成上、下游水位變化之現象(上游因土堆積阻塞而蓄水造成水位上升;下游因河道斷流造成水位下降),於影像畫面中擬定判釋目標並設定變化警戒值,若上、下游水位變化達特定程度時,即判斷該區域有發生堰塞湖之情形。因車心崙監視站畫面可完整觀察河道及邊坡滑動且過往資料量充足,故優先選用車心崙監視站作為判釋模組建置,將影像河道中可能發生阻塞位置,切分成上、下游,並以上、下游水面範圍變化作為判斷堰塞湖是否發生,且設計不同情境並進行分析。

於設計情境中,利用影像加工方式產生六種情境之圖像,提供堰塞湖判釋測試。在六種情境分析中,其中四種情境(上、下游被土石覆蓋、下游全被土石覆蓋、上游全被土石覆蓋、上游水面增加,下游水面不變或減少),模式判釋為極有可能發生堰塞湖之情形;另外其他兩種情境(上下游水面同時增加、減少),因上、下游水面網格數變化一致,故模式判釋無堰塞湖發生之情形。後續四河分署可利用即時CCTV影像,透過判釋模式的前處理,產出上、下游水面網格,藉由逐半小時滾動式分析上下游的水面網格變動,若模式判釋出發生堰塞湖之情境時,則會發送簡訊通知相關人員檢視確認,以利即時預警並降低堰塞湖造成之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