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是高雄市境內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河川,它原本是條野溪,發源於半屏山的仁武鄉,由東向西穿越高雄市,流域涵蓋市區面積高達四成,最後注入潟湖高雄港。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這條天然河道整治成為人工運河,本來沒有正式名稱,便稱為「高雄川」,可以運行小輪船和泛舟,當地人亦稱為「高雄運河」。
國民政府來台後,為吸引遊客觀光將河道兩岸整闢為公園,種植富有熱帶風情的椰子樹、江南景緻的垂柳,加上燈光相映,水波粼粼,氣氛浪漫至極,成為年輕戀侶談情說愛的必遊聖地,中正橋邊又有人開設愛河遊船所,於是久而久之,「愛河」這一響亮的名號遂在大眾媒體宣傳之下誕生了。
現到高雄來玩、年輕一點的觀光客可能很難想像,三、四十年前的愛河竟然曾經是讓高雄人覺得很沒面子的一條河,根本是一條「不被愛的河」,不但骯髒污臭,又常有垃圾在水裡浮沉,難怪當時會淪為外來遊客口中的笑柄,就連市民都不大喜歡親近。
出身高雄的作家焦桐回憶說,愛河曾經清澈,他目睹過它美麗乾淨,河底的石頭清清楚楚,小魚游來游去,後來就臭了,而且越來越臭,但即使這麼臭,還是有一大堆失戀的人跳進愛河殉情,可能是既然決心尋短,也不用再計較河水的香臭了吧。
愛河的髒臭不是沒有原因的,從一九六〇年代開始,高雄市快速且高度朝向工商發展,大量移民為了新興都市的工作機會而來到這裡生活,尚未成熟的污水排放系統不敷使用,工業和農業廢水、民生汙水直接間接排放於愛河再出海,日積月累下使得愛河背負上臭水溝的惡名。
一直到一九七九年,高雄市政府著手整治愛河,建設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收集工業廢水、民生污水,初步處理後再注入外海,漸漸地水質開始獲得改善。
二〇〇〇年後,市政府再度耗資大力整頓,並規劃整建兩岸綠地與設施,努力的結果有目共睹,河道終於變得乾淨澄澈,河岸旁的人文景觀也一一林立。 現在河上有遊河的愛之船行駛,搭上愛之船,跟著解說導覽員的介紹,可以邊欣賞河岸風光,邊了解本地的人文歷史,在美景的陪伴下深入高雄的地方特色。 兩岸的步道也開始出現一些建設,例如裝置藝術、河岸咖啡店,假日常有街頭、音樂和藝術等演出活動。
入夜後又是另一番風景,沿岸燈光繽紛絢爛,浪漫迷人,成為令人注目的城市焦點。 現在愛河沿岸設有多處C-Bike租借點,悠閒地騎著單車在愛河的自行車道上,沿途經過咖啡店、美食餐廳、歷史博物館、電影圖書館、音樂館、中正橋、仁愛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玫瑰聖母堂、光榮碼頭、真愛碼頭等景點,充滿人文藝術氣息,迎著徐徐涼風踩踏,不僅輕鬆愜意,又能飽覽河岸風光。
曾經有數十年的時間裡,愛河是臭名遠播,被地方居民刻意忽略、遺忘的臭水溝,經過政府有心的整治汙水,以及建設休閒設施後,今天的愛河已經改頭換面,散發迷人的水岸風情,再度成為一條被愛的河、讓高雄人驕傲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