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二仁溪流域的故事政風室 陳亮君

  發刊期數:第0253期/ 發布日期:106/11/17

  據「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資料記載,西元1650年左右,當時台南赤崁地區有15個早期在台漢人開墾的耕地,其中一個即位於二仁溪南岸,是漢人拓墾該區域最早的文獻紀錄。其後耕地向南方擴展開墾,1657年在鹽水溪南邊有二處農耕地段,其一位於茄萣和竹滬一帶;其次位於堯港一帶,這些墾地皆位於二仁溪出海的興達港內海周圍。當時二仁溪流域的土地漸次開墾,主要利用地表天然窪地「注雨水以灌田」,有兩口陂塘:「王田陂」在阿蓮市街南方1.5公里處,舊地名為加冬腳的地方;另一口「大陂」,即今阿蓮鄉峰山村的大埤。

  二仁溪發源於高雄與台南交界的分水嶺南側,西南流經內門、田寮、阿蓮等區後,沿著高雄與台南市的市界一路向西,最後在茄萣鄉與灣裏部落間流入台灣海峽,幹流長度約65公里,流域面積350平方公里。

  二仁溪舊名「二層行溪」、「二贊行溪」……,二仁溪流在自然環境上有幾點特性:
 1.是台灣雨量變率較大的地區之一,下游平原的平均年雨量約為1,750公厘左右,相對於台灣平均年雨量2,610公厘,雨量尚非豐盈。
 2.降雨季節集中,每年4月到9月這半年的雨量佔全年總雨量的90%以上。
 3.二仁溪發源地的海拔高度僅543公尺,流域各地平均坡度平緩,河川地泥沙含量驚人,估計每年可達1,225萬公噸,為全台河川之冠,世界排行亦名列前茅。

  流域之鳳山縣是清初台灣主要農業生產地區,《重修鳳山縣志》記載:「粟、米餘資閩粵,菁、糖直達蘇杭;絲帛雖藉中邦,瓜果亦登天府。」

  於今經過整治後,二仁溪有豐富的生態體驗提供民眾悠遊:紅樹林潮間帶濕地風光、休閒漁業、下游船筏小旅……等等,歡迎大家一起戀上二仁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