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來去麥仔簝踅街 看見希望的光采~揮別地層下陷負面印象~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421期/ 發布日期:110/02/05

以農為師、以書為友、以家鄉為根本,一群熱愛故鄉的青年人用不同的方式保育地下水及守護在地,努力揮別沿海地層下陷嚴重的負面印象,這幾年,麥寮地區在政府及民間的攜手努力,防災安全產業升級一把罩,從水利署水患的防減災工程(守護村落安全)及翻轉刻板印象解決揚塵問題、環保署的沼液沼渣灌溉的輪作農田(可以減少使用地下水)、在地農友推廣旱作作物(如小麥、花生及美生菜等),嘗試更多元的方式親近泥土香、體驗微風舒心的美好,重新找回大地的新力量。

  • 路旁明顯的月光下農場燈箱路旁明顯的月光下農場燈箱
  • 種一片「麥」向幸福的友善農田種一片「麥」向幸福的友善農田

月光下友善農場的郭慧蟬,是嫁到麥寮的媳婦,他笑著說月光下農場的名稱的由來「一開始,白天還是要照常上班,直到晚上,聚集白天殘留的能量,才在月光下捲起褲管當起業餘的農夫,在月光下用心聆聽大地的聲音,用最友善的耕作方式,耕耘曾失去的自然環境生態」。

後來,天候環境的特殊性,讓麥寮的冬天不適合種水稻,因此復耕小麥的構想才開始慢慢成形,於是從做功課、問達人、認識到瞭解,回首來時路,種下容易收成難,有風霜雨雪也有鳥語花香,但更感謝這片土地,和所有協助我們的朋友,像是台中改良場及大城小麥林明煬大哥實務經驗,幫助月光下在辛苦的階段能幸福的度過,並且用時間和努力證明,在麥寮貧瘠的土地中也能孕育出友善的糧食。

  • 擷取

從業餘耕作變專業經營,並結合麥寮傳統文化及麥田自然環境,發展多樣的學習活動。慧蟬與丈夫及一群夥伴朋友,更以行動熱愛故鄉成立籃球社團陪伴及關懷在地學童,在小麥的季節邀請學童來認識小麥文化,認識農業所保留的價值,另外在文化及教育配合雲林的閱讀品牌「微冊角落」讓餐桌也可以是書桌,豐富偏鄉學童的資源及學習環境,月光下友善農場的團隊夥伴們,靠著堅持恢復在地光采的想法與行動,互相協助,一步一腳印前進,讓人們可以再一次看見麥寮的小麥田,並且可以喝到臺灣小麥製成美味的啤酒與麵包,同時培育下一代的種子幼苗,期待這些種子早日發芽,接力守護這片土地。

  • 擷取

麥寮的人文殿堂 煙囪之外的夢想書店

街上的拱範宮前戲臺響起樂聲,趕忙排練準備晚上的演出,宮廟前香客絡繹不絕,繚繞香火間,是萬千的祈求與感恩。走過老街中藥行、海產店來到書店,店裡一群可愛的阿公阿嬤們開心的喝著咖啡聊是非,還有店長明宜笑臉迎人的歡迎我們,爽朗的笑聲,非常有親和力,讓我們馬上有造訪老友的感覺。

  • 擷取

明宜在麥寮出生,家族也都居住在麥寮,是道地在地人,以往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到麥寮老家,直到2015年,因緣際會回故鄉了,有感於對於麥寮這片土地的愛,並且在老家為了開一間自己喜歡的咖啡廳,著手創造結合關懷在地、咖啡館和書店的空間,開設「麥仔簝」獨立書店,以家鄉尋根與發展在地為主軸,認真地勾勒出清晰的書店的主軸藍圖,希望運用書店的影響力,舉辦閱讀講座、文化尋根,連結社區,進而引起在地人關注土地正義、居住正義、環境保護,正像書店裡的一個布條寫著「用書店進行一場文化革命」,書的本質,店的定義,在這裡擁有無限彈性。

空氣中散發咖啡茶香,接連客廳廚房的空間才是麥仔簝獨立書店真正的書區,在地農家寄賣的小農產品,釘在牆壁與緊靠著牆壁的書架,這幾乎就是書店的全部了,書店收書的風格大抵以食安、性別、小農、宗教、環境及臺灣文史為主,從書店進的書單就可一探書店對於地方發展的關切,書店連接著知識與生活,藉著討論、交換訊息,匯聚在地民眾關心地方發展的力量,進而持續改變家鄉與社會。

  • 擷取

談到地下水保育,明宜說近年書店作了麥寮地區的產業田野調查,農民多以低耗水的高經濟作物如花生、美生菜等為主,養殖畜牧更從50萬頭的巔峰,減少到目前的30萬頭,環保局更結合畜牧業者沼液沼渣做為農地肥分使用,除減少河川汙染,還能節省灌溉用水,為這片土地攜手努力共譜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