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人事室

  發刊期數:第0253期/ 發布日期:106/11/17

  艷陽高照的八月天,二輛遊覽車載著一群嘰嘰喳喳的同仁,展開今(106)年環境教育課程-走讀大漢溪一日遊行程。

  當一群人頂著炙熱陽光跟著導覽員步行到桃園大溪中寮「陳五常祠堂」前,即被這座美倫美奐富麗堂皇的三合院建築吸引,並未專心聽導覽員解說陳家祖先渡海來台開墾歷史,正著迷宅院周遭環境時,耳邊飄來一句「陳家先祖渡海來台拓墾的人,不是男的,是位女的」,馬上將我思緒拉回現實,因這話有意思了,台灣諺云不是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嗎?那這位女開台始祖是怎麼回事呢?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快步湊近隊伍聆聽。

  這位開台始祖張好女士,在先生陳五常四十多歲過世後,為生計,於清朝乾隆晚期攜幼子、幼娃,隨同族親由福建泉州渡海來台,輾轉跋涉落籍中寮,墾荒拓地耕農立家。子孫為紀念張好媽當年艱辛墾荒,建基中寮事蹟,募資重建祖厝,讓子孫不忘本。

  瞭解原由後,心情頓時沉重起來,在那渡海來台開墾荒地,惟有男子罕有子女的年代,女子冒險渡過臺灣海峽的黑水溝來台灣,需何等的勇氣?腦海浮上一張張曾看過先民來台求發展舊照片,照片上滿載著貨物的紅頭船上,偷渡客從船艙探頭的情景及躲在狹小的船艙等待上岸的機會,都讓人印象深刻。這些人離開老家擠在狹小的船艙裡忍受著暈船的痛苦,橫渡船難頻傳的黑水溝,這要多大的毅力,而又有多少人能在波濤洶湧的海域上,躲過無情海浪的吞噬,安然抵達台灣呢!

  台灣有今天正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結果,這一代的臺灣人對於祖先篳簬籃縷以啟山林的艱辛過程的辛酸史,能不心存感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