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消失台東護堤上的故事第八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422期/ 發布日期:110/02/12

光復後省水利局於1947年11月l日成立臺東工程處( 後改稱第八工程處),在台東大堤後面緊靠市區的高崖下,也就是今寶桑國中附近,興建了臺東一、二號護岸,續新建臺東副堤。又在中華路向海岸興建仁愛堤防,年年加以整修,作為第二線防護設施。以保護台東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民國42及43年延長下游堤防( 仁愛堤防) 至出海口計594M,確保台東中華路下游段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中立者為馬亨亨中立者為馬亨亨

民國40年在原「台東護岸」附近種植西瓜及雞母珠的朱姓農夫挖掘到先民祭祀用的「龍」「虎」字樣碑及「合境平安」四個小字,因此在民國43年(1954)台東順天宮蘇王爺降乩指示,於卑南溪北川堤防邊(今寶桑國中附近)籌建玉雲亭安奉,事隔十多年後又在玉雲亭不到10公尺處再度挖出一塊刻有五個「雷」字的時碑。同樣的石材、同樣的願望,同樣的事情再度上演,卑南溪旁的玉雲亭又多了一個石碑,不同的是,隔年黛納颱風,雖讓溪水沖破了堤防,但大水僅在「玉雲亭」前奔騰,不感越雷池一步。這樣的事情是巧合抑或神力,就讓後人去驗證。

  • 五雷震水碑及龍虎碑五雷震水碑及龍虎碑

時至70年中台東市都市計畫實施後,移除「台東護岸副堤及仁愛堤防」興建台東市外環道,訂名「特二號道路」,民國89年為了紀念「阿美族大頭目- 馬亨亨」,將「特二號道路」更改為「台東街- 馬亨亨大道」。 馬亨亨是一位阿美族馬蘭社的「卡基達安」( 頭目),本名郭拉斯,身材碩大,富智慧與道德勇氣,在其在位期間(1875~1911)和各族群互動時,解決不少紛爭,平息殺伐,並立下和親盟約。因為聲音宏亮、鏗鏘有力而有了「馬亨亨」的匿稱。馬亨亨對阿美族馬蘭社的貢獻極大,所以在2000 年因為馬蘭阿美部落的建議之下,將「特二號道路」改名為「馬亨亨大道」。馬亨亨大道是台東市具有特色的50米寬之外環道路,往西可通到台東火車站,卑南文化公棒球村及岩灣技訓所,往東可連接中華路鬧街、中華大橋及東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