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林佳穎

  發刊期數:第0100期/ 發布日期:103/12/12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她家附近有一條小溪叫做「黎明溝」,她和家人、左鄰右舍常常在傍晚時分,沿著這條小溪的堤岸散步、騎腳踏車、放風箏、聊天交流,聽起來非常愜意,於是我們約了一個假日一起去黎明溝散步。走在黎明新村社區中,綠木扶疏,涼風徐徐,沒有高樓大廈遮蔽天空,這裡以前是台灣省政府中部辦公室和公務人員宿舍區,規劃相當完善,生活機能良好,而且多年來不像外界一般地頻繁開發,這裡就像台中都會區裡一個淳樸可親的桃花源。
這一天,我們碰巧遇到一些參加導覽活動的市民,他們都是來了解黎明溝的生態、歷史,與餵食溝裡的魚兒。原來,在城市叢林裡蜿蜒的黎明溝,曾經是擁有百年灌溉歷史的渠道,它長約5公里,寬約20公尺,源自麻園頭溪,下游則匯入筏子溪,現在雖然已經不負擔農田的灌溉功能,仍然是黎明新村與鄰近一帶的重要排水系統,並且為城市保存了豐富的自然生態,像是魚兒、小白鷺、蒼鷺、紅冠水雞等,更成為附近居民遊憩的最佳去處。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卻因為民間自辦市地重劃,土地開發公司計畫把黎明溝填平,改建成為住宅區,社區居民開始擔憂,由於黎明溝一向承載著黎明社區的雨水和汙水排放,將來一旦成為暗渠,當豪大雨颱風來襲時能否和往常一樣,擔負起排水的功能?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於是社區民眾開始向台中市政府陳情表達希望保留黎明溝的意願,後來,市府同意保留一段約四百公尺的長度,居民於是開始努力、號召人手將要填平部分的魚、田螺等水中生物撈起,再施放到保留的溝段,能救多少是多少。 

聽到黎明溝的命運,它正如同每一條我們小時候曾經親近,長大後卻在經濟發展至上的都市化進程中一一消失的河流。小時候我家住在台中縣的一個小鎮,住宅旁邊有一條細長蜿蜒的小溪──與其說是小溪,不如說是一條大一點的水溝。雖然它只是一條毫不起眼、鄉下地方到處可見的水溝,卻是我跟兄長、左右鄰居玩伴的最佳遊樂場。
記憶中那條小溪非常清澈,完全不同於現在對於水溝「髒」、「臭」的刻板印象,站在溪邊不但可以看見溪底隨水流擺動的水草,還可以用眼睛追蹤透明的大肚魚在水裡自在悠游,我們常常可以看小溪看一整個下午也不會厭倦,小溪在我們小孩的心目中,就像是一個親切的自然界的夥伴,只是它不會說話。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鄰居伯母開始用臉盆和鐵網撈捕小溪裡的大肚魚,聽說是要「加菜」,我們幾個小孩子聽了都很稀奇,這麼瘦小的大肚魚,到底有什麼好吃的?再來,隔壁家的李伯伯,竟然開始把家裡的垃圾、家具丟進小溪裡了,好像把小溪當成他家的垃圾桶一樣,我們看著他家的桌椅陷在溪底的泥淖裡,深深為小溪感到難過。過了幾年,住家離小溪最近的黃叔叔,非常高興地宣布說政府要幫小溪加水泥蓋、鋪成馬路了,因為每次只要有豪大雨颱風,小溪的溪水就會滿溢到他家造成淹水,這項消息對他來說簡直是喜出望外。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長年來,貪婪的人們對小溪不斷地予取予求,最後,索性讓小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柏油馬路、更多水泥房子,以及在上面奔跑的汽車,我和我的玩伴,終於永遠失去了小溪。現在,看到黎明溝讓我想起了那條再也不會回來的小溪。 站在黎明溝堤岸往重劃區的方向看,怪手和鋼樑密密麻麻地立在黃土地上,衷心期盼,黎明溝的命運不會像我的小溪,或許它可以擁有不同的未來,它已經是附近居民不可或缺的一條生命河流,現在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一起來認識它。
 

親水樂活守護黎明溝

絕對不是加蓋或被填平之後,多增加一些土地好在上面蓋房子或鋪馬路,它實際上默默地幫助環境調節溫度與氣候、宣洩洪水與保留珍貴生態,這些都是無形卻重要的貢獻。所有偉大的文明都是依傍著水源才能建立,人類本身即有親水的天性,絕不可能脫離水而存在。 在所有先進城市都一致提倡保留河流、親水樂活的當下,黎明溝的下一步發展,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讓更多人來參與、了解都市重劃過程中,水文對於自然生態產生的重大影響,讓我們一起來守護城市中的河流,重建人與水之間的親密關係,藉由黎明溝的美麗生態,喚醒都市居民的環保意識與行動,像是規劃為一處親水的公園,或河川生態的體驗活動等,讓黎明溝成為一個城市文明與自然生態共存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