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一步一腳印,逐步擴大推動地下水補注水文技術組

  發刊期數:第0451期/ 發布日期:110/09/03

臺灣每年使用的水量約有四分之一由水庫供應,另有約莫三分之一是取自於地下水,顯見地下水對於我國有著極高的重要性,加上近年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之影響,如今年我們所面臨的旱災衝擊,皆在在凸顯與可預期未來我們對於地下水的需求也將大幅的提升。

  • 圖1  110年2月新完成入滲補注區及滯水操作情形圖1  110年2月新完成入滲補注區及滯水操作情形

有鑑於地下水補注與保育的重要,加上今年旱災期間地下水的普遍使用,的確有必要讓地下水再好好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因此,在抗旱期間水利署即同時著手評估與規劃彰雲等以往地下水情勢緊張的地區,增加地下水補注之可能性;最終在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及現地勘查後,已確認擴大辦理的地點、規模與期程;其中,皆是結合第四河川局濁水溪河道疏濬、揚塵防制水覆蓋之多目標方式辦理。截至目前為止,已於110年2月及7月分別完成1處新的濁水溪河槽地下水補注區(如圖1及圖2),預計111年1月前可再完成約60公頃補注區設置,包含既有入滲補注區,於正常水情下,預計每年至少可提供3,000萬噸入滲補注水量;其整體規劃與各河槽補注區分布如圖3所示。

  • 圖2  110年7月新完成入滲補注區及滯水操作情形圖2  110年7月新完成入滲補注區及滯水操作情形

除彰雲地區以外,目前水利署也已經開始評估複製濁水溪河槽補注經驗,於竹苗、臺中與屏東等中央管河川擴大辦理的可行性,期能持續推動地下水補注工作,涵養地下水資源。整體而言,地下水補注工作的推動是件苦差事,卻是正確與應持之以恆要做的事情,俗話說「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臺灣應該撙節每一滴珍貴的水資源,確保這有限的地下水得以永續利用,再者,若能有效落實將是增加臺灣水資源管理單位用水調度彈性、創造水資源環境永續的一把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