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961年12月5日-谷關電廠第一期工程併聯發電與谷關水庫張炎銘先生

  發刊期數:第0172期/ 發布日期:105/04/29

  1961年12月5日谷關電廠第一期工程,裝置容量共9萬KW的兩部機組併聯發電了。這是臺灣第一次採用內徑高達6.2公尺的壓力鋼管及地下廠房式的水力電廠,也將台電的供電理念由日治時期的「水主火從」,改為「火主水從」,讓谷關電廠以尖峰用電為主,而其嶄新的設計更能調適系統負載的變化。


  本電廠第二期工程,同樣共是9萬KW的第三、第四部機組也在1966年2月併聯發電,設計總容量達18萬KW,除了全部的工程布置是由國人設計外,地下廠房入口採用中國古城樓造型也頗有特色。


  但921地震及餘震,造成大甲溪兩岸土石崩塌,後續的颱風豪雨造成電廠尾水出口河床淤高9公尺,嚴重影響發電能量;2001年的桃芝颱風(參閱7月30日)除了再淤高河床10公尺外,還造成廠房淹水、設備受損。經過台電努力修復後,新機組效率更提高,目前裝置容量為21萬2,800KW。


  水力電廠的「哥倆好」谷關水庫,位於台中市和平區,除了攔取大甲溪水源外,還從其支流小雪溪越域引水水庫集水區面積70,775公頃,設計總容量1,710萬立方公尺,大是單向彎曲混凝土拱壩,長149公尺、高85.1公尺,也是臺灣第一座拱壩,像半圓筒狀,形狀古怪、特殊,值得欣賞。

 


【補充說明】尖峰用電:每日各個時段用電量的多寡並不一樣,用電量最多的時段通常在上午10時至12時,及下午1時至4時,稱為尖峰用電時段。由於水力發電啟動、關閉較迅速,供應此種尖峰電力較適合,而火力及核能發電則負擔較固定的「基載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