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港滯洪池-防洪工程與生態永續的結合第五河川局

  發刊期數:第0442期/ 發布日期:110/07/02

近百年來全球正面臨暖化的威脅,這種現象除了自然的氣候波動外,另一部分是由人類活動引發的溫室效應所造成,包含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濫伐森林,使用含、氟的化物,以及熱絡的農工商活動。溫室效應係氣候變遷之一環,屬較長期的氣候數值之改變,較易發生廣泛型災害;意即發生頻率大、強度小。極端氣候較易產生短期發生之集中型災害;如颱風水災氣候變遷會使得極端氣候強度更強。因應極端氣候的來臨,防洪工程也有不一樣的思維,由原本束縮洪水、疏導洪水,近年來更積極辦理滯洪工程,洪水流入滯洪空間,除可降低洪峰流量減輕淹水情形,其蓄留於滯洪池水體更可補充地下水源、調節氣候及營造生態棲地多樣性。

第五河川局於108年度發包辦理「北港滯洪池第一期工程」,用地面積3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25公頃,最大有效容量133萬立方公尺,即將於110年7月完工。滯洪池位於雲林縣北港溪支流土間厝大排與新街大排間區域,肩負北港鎮及水林鄉重要防洪功能,於109年梅雨鋒面施工期間提前發揮滯洪效益,梅雨期間累計滯洪量約28萬立方公尺。

北港滯洪池在確保滯洪池設施功能及安全的原則下,兼顧保護生態環境,工程設計為減少干擾保留現地環保林約1公頃,為生態補償新種植喬木約800株、灌木約9萬株、邊坡植生綠化面積10萬平方公尺、另於施工期間邀請在地專家學者及NGO團體指導生態棲地環境營造,於滯洪池周邊佈設綿延土丘群並於滯洪池池區設置生態浮島,除營造立體化視覺景觀,並可增加生態棲地多樣性。

  • 生態浮島棲地營造種子培訓營生態浮島棲地營造種子培訓營

另為落實國土保育及永續家園的理念,第五河川局與雲林縣海線社區大學於110年4月共同辦理生態浮島棲地營造種子培訓營,邀請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指導,由第五河川局提供竹子、椰纖毯、培養土及植栽等浮島材料,攜手與在居民共同實務製作生態浮島,活動結束時頒發結訓證書,並將浮島成品放置於國小空地,設置解說牌,期待經由小朋友、小模型、小活動的三小實務經驗行動,讓在地居民了解環境亮點文史、生態及環境教育等面向,並讓生態永續理念於小朋友階段向下札根。

北港滯洪池第一期工程完工後,除了可減輕雲林縣北港鎮、水林鄉淹水情形,滯洪池設置有2,450公尺環湖步道,配合四季接續開花植栽整體營造,及生態棲地多樣性環境,提供雲林一個休閒遊憩及生態教育的觀光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