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水資源工程碳管理制度研究水利規劃試驗所

  發刊期數:第0145期/ 發布日期:104/10/23

  隨著氣候變異情況日趨顯著,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的原因及減緩極端氣候衝擊的方法,已成為眾所關注的議題,致使溫室氣體的排放與管制,成為近來國際間產官學界共同探討的焦點。不同於其他環保議題,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不僅是環保機關的責任,而是所有開發單位須共同承擔的義務。

為此,水利署首先以水庫工程計畫與節能議題結合,基於水資源開發工作與新興環境保護議題並進之考量,於99~104年以天花湖水庫工程推動計畫為標的,進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內容與主要成果如圖1;並就各年度計畫循序研發之階段性成果整合說明於後。

圖1 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水庫碳管理系列工作內容與重點成果示意圖

圖1 水利規劃試驗所水庫管理系列工作內容與重點成果示意圖


 一、營運中水庫排放調查方法與案例成果

  蓄水水庫工程所必須,故水體排放是近年來國際間持續探討、但尚有爭議的議題。為此,水利署水庫功能、蓄水量及水庫型式在槽、離槽為主要遴選原則,以水庫所處氣候區亞熱帶、熱帶為次要原則,選出以翡翠、鯉魚潭、曾文及南化作案例水庫進行一完整年度季之日夜間溫室氣體排放調查,併同水質、底泥採樣分析,重點調查結果如下:
1.亞熱帶水庫水體溫室氣體通量參數:284.0 mgCO2e/m2/day;熱帶水庫水體溫室氣體通量參數:1,135.8 mgCO2e/m2/day。
2.水庫管理單位營運足跡以出水量為活動量參數:0.0011kgCO2e/m3
3.水庫清淤濬渫工程足跡以淤積濬渫量為活動量:12.41kgCO2e/m3
4.水庫其他維護工程足跡(以蓄水面積為活動量:保護帶整治、護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漂流木清運等皆屬此類,依淤率分兩項參數。
(1)淤率之每公頃蓄水面積排放:2,292 kgCO2e/ha
(2)淤沙率之每公頃蓄水面積排放:561 kgCO2e/ha
5.以歷年計畫案例水庫之水體水質、底泥參數分析數據和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複迴歸分析的結果,尚無法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關聯式;有待更多數據輔助分析。

相關圖片

圖2 水資源工程排放評估邊界圖


 二、水庫工程排放計算方法與案例探討
足跡觀點,界定水資源工程排放評估邊界與建立評估方法,評估邊界示意圖如圖3所示,計算邊界為工區範圍,評估項目包括:工程所需的各項直接與間接物料的製程與運輸排、工區內(含工場、工廠)之能資源使用排、廢棄物運輸、儲存或處理的排。並以排放係數法:Σ(活動強度×排放係數) 作為水庫工程排放量計算之依據。

考量規劃中水庫多半只有較粗略的規劃設計資料的情況下,為易於規劃中水庫生命週期排量估算,建議可參考以工程項目數量完成施工階段排放之替代估算方法,簡化施工階段排放評估方式,評估程序如圖3所示,第一階段以取得其他類型相近之水庫工程預算書,做為計算推估依據,第二階段則為自規劃中水庫可行性評估或規劃報告中,取得水庫工程之工作項目單位與數量,作為活動強度,對應第一階段求得之水庫工程工作項目單位排放量,作為排放係數,再以排放係數法逐項加總求得總排量。

相關圖片

圖3 規劃中水庫施工階段排放評估程序


 三、水庫開發專案管理制度與資料庫系統之發展
  針對國內水資源開發工程專案,以「全生命週期」之概念進行排放管理制度研擬,涵蓋水庫新建與營運階段,配合管理規範發展進程中的排放量化及減量計畫兩部分,完成水庫開發計畫基線與專案足跡及減量方案評估原則與程序、水庫人工湖工程足跡產品類別規則草案,以及水庫新建工程施工及營運階段盤查與追蹤考核程序,以作為水資源開發計畫發展管理制度之參考依據。

為與現行開發專案環境影響評估規範要求及程序相接軌,目前建議可以「開發專案經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所界定之評估範疇作為基線評估的範圍」,作為水資源開發專案之基線設定方式,經環境影響評估程序所劃定的評估範疇將最具公信力與代表性,也是專案計畫進行排放評估時,劃定評估範圍的最適參考依據。以水庫開發計畫為案例,依據前述基線設定方法,足跡計算邊界係為水庫開發計畫的環境影響範圍,分就人為活動與自然環境兩部分的排放增量與匯減量,以施工及營管兩階段分項進行方案足跡評估參數與係數分析,計畫基線、方案足跡計算內容如圖4所示。

相關圖片

圖4 水庫開發計畫基線及方案足跡計算考量示意圖


水利署為能有效利用歷年相關研究計畫成果資料,以水庫工程開發計畫管理需求為考量,規劃水資源開發專案管理資料庫系統,基本架構如圖5所示,內容包括一般使用者可使用的管理知識專區、水資源開發專案管理專區、資訊揭露平台之公開資訊專區,以及進階使用者才能使用的資訊揭露平台資料庫登錄專區,並設計足跡計算器功能模組,讓系統使用者於本專區獲知排放及減量的量化方法與中和理念後,提供一個符合前述概念的試算工具。

相關圖片

圖5 水資源開發專案管理資料庫規劃架構